新聞資訊
- 18676271507
- 020-3726 6460
- jandy_fen@163.com
- 廣州市天河區天河北路僑林街47號1105房之K197房
《三國演義》:利不可獨VS稻盛哲學:利他之心
來源:http://www.xafd.com.cn/news/xyzx/176.html 發表時間:2021-04-27
三國演義:利不可獨
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有云,“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?!?/span>
逐利,是人的本性,曹操沒有袁紹的家族背景,孫權的家族產業,也沒有劉備的皇室后裔身份,能從驍騎校尉成為稱霸一方的梟雄,是因為他是洞悉人性的高手。
每攻下城池,繳獲的金銀、珠寶、名畫、古董,不管多名貴,曹操全部封賞將士,毫不含糊。
正如曹操所說,“軍無財,士不來;軍無賞,士不往?!?/span>
稻盛和夫:利他之心
稻盛和夫為了不摻雜任何私心的參與經營,作為經營者他手上連一分股票都未曾持有,但是卻給了員工都提供了購買股票的機會,讓員工們從KDDI中獲得資本收益,以此來表達對員工為公司鞠躬盡瘁的感激之情。
也正因為稻盛和夫的這種“利他”精神感染了KDDI的每一位員工,員工們更愿意為企業的壯大而努力。萬眾一心,KDDI的業績呈直線上升趨勢,成立不到20年,便進入世界500強行列。
稻盛先生認為,活著就要感謝。活著就已經是幸福,培育感恩之心,滴水之恩也不忘相報; 積善行、思利他。“積善之家,必有余慶”。行善利他,言行之間留意關愛別人。行善積德有好報; 自利,可能讓企業在短期內獲取一定的生存空間;利他,才能讓企業真正實現基業長青。
古往今來,成大事者皆深諳利不可獨,獨利則敗的道理。
呂布在占領徐州之后,已然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。得意忘形,對士兵見利忘義克扣糧草,自己享樂;對盟友,出爾反爾,言而無信。
在下邳之戰,呂布被自己的部下偷了赤兔馬和方天畫戟,綁到了曹操跟前,不戰而敗。
有大格局者,把外物金錢當工具,得人心掙長利,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就。層次越低的人,越守著眼前的利益不放;而層次高的人,更愿意通過付出和分享,來獲得更大的實惠。想要聚沙成塔、集腋成裘、成就偉業,首要的是要舍得讓度名利。
只有徹底拋棄私心的人,才能成就大事
稻盛和夫曾提到自己非常尊敬的同鄉前輩西鄉隆盛,在這個人的遺訓中他寫道,“只有徹底拋棄私心的人,才能成就大事”。稻盛和夫認為,這句話濃縮了最重要的思想,不僅對經濟界,而且對政界、商界等各行各界都適用。
他說,世界上有許多的企業家,無論你的規模有多大,無論你積累了多少財富,無論你信奉何種宗教,你的境界在哪層最為重要。企業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敬天愛人。“敬天”就是尊重自然、尊重科學、尊重法律和社會倫理辦企業;“愛人”就是辦企業要造福人類,促進人類的進步和發展,要至善,要利他。
三國與稻盛哲學,說的是都是人性。也是人生成長的教科書。無論做事還是做人,利不可獨,利他之心會讓你的人生路越走越寬。